满18崴按此进入网页版_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老夫子 _秘密人口三秒自动进入副本

当前位置:   首页 ? 留学资讯 ? 走进泰国近代历史-传统戏剧多种多样

走进泰国近代历史-传统戏剧多种多样

泰国通史

泰国通史

摘抄自《泰国通史/段立生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泰国民间流行的传统戏剧多种多样,主要有:

(1)皮影戏

皮影戏是泰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它用牛皮雕刻制成剧中的角色和布景,利用灯光投影在银幕上演出。皮影戏有两种:囊艾(大皮影戏)和囊塔侬(小皮影戏)。这两种皮影戏除了大小区别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区别。大皮影戏的角色有1—2米高,有的一张牛皮只够雕刻一个角色,有的一张牛皮可雕刻2—3个角色,剩下的部分雕刻布景或花纹。小皮影戏的角色较小,一般不超过1米,只刻一个角色,没有布景、花纹和边框。小皮影戏是泰南流行的皮影戏,是从爪哇直接传入泰国,或者从爪哇经过柬埔寨传入泰国的。

泰国皮影戏

泰国皮影戏

皮影戏表演时必须用一块白布作为银幕,由扯皮影的演员负责动作表演和配音,还有乐队伴奏。

大皮影戏开场时的拜师傅,通常是将湿婆、帕那莱神和修行者的皮影抬出来表演一番,接着演序幕,之后才开始正式演出。序幕有若干幕,最常见的是“夜晚捉猴”,内容是白猴战胜黑猴的故事,表现正义战胜邪恶。正式演出的故事有《拉玛坚》和《伊瑙》等。表演时有说有唱,再配以音乐。

小皮影戏的演出要搭一个2米高的台,台上置一块2.5—3.5米的白色布幕,缀以红边。古时用蜡烛投影,现在用电灯。配乐是泰南的民间音乐。乐器包括大鼓1对、小鼓1对、高低音锣1对、镲1对、响板1对和箫。演出时开场照例是拜师傅,先上祭品,然后抬着湿婆等神的皮影演唱,由修行者来拜师(神)。接着演序幕,即《拉玛坚》中猴王与十首魔王大战一场。有时还有戏团主人介绍一下戏团,然后才开始正式演出。由于小皮影戏对角色、音乐和表演方面一直进行改进,所以至今在泰南农村仍广受欢迎。

(2)孔剧

孔剧与皮影戏一样,是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文艺形式,而且孔剧深受皮影戏的影响,表演时有说、有唱、有舞,常在重大庆典时演出。追溯孔剧的起源,有证据显示源于古代的耍龙(纳加,Naga),是国王登基庆典上的一种表演。耍龙最早出现在印度,经吉蔑(柬埔寨)传入泰国,也有可能经爪哇、马来半岛再传入泰国。有的学者说,孔剧的“孔”(Kon),在吉蔑语中是指表演《拉玛坚》的男演员,跟泰语的“孔”意思一样,发音相近,由此证明孔剧是经吉蔑传入泰国的。

由于孔剧主要是表演《拉玛坚》,所以孔剧的角色分为4类:1)帕(Pra):男人和男性的神仙;2)喃(Nang):女人和女性的神仙;3)夜叉;4)猴子。此外,还有一些配角,如修行者、金鹿、祭祀马、三首象和小鸟。早期的孔剧演员皆是男性,后来吸收了女演员。演员的挑选十分严格,兼顾嗓音、相貌和身材。除了“帕”和“喃”这两类角色外,演员皆戴面具,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固定的脸谱。孔剧与一般戏剧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舞蹈动作。孔剧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并且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固定的舞姿程式。演员自幼经过严格的训练,表演时边说边唱,演唱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孔剧类似中国京剧,是泰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

孔剧

孔剧

(3)木偶戏

泰国的木偶戏源于真人表演的戏剧,也就是木偶模仿真人的戏剧表演。根据文献记载,阿瑜陀耶王朝波隆摩阁王(Borommakot,1732—1758年在位)时期便开始有木偶戏的表演,以后一直流行到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初期。泰国的木偶戏有4类:1)大木偶戏;2)小木偶戏;3)竹木偶戏;4)小戏。演出的剧目大多来自《拉玛坚》和《帕阿派玛尼》等古典文学作品,但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大木偶戏的木偶用木头制作,高约1米,身体各部分及面孔模仿真人,用一根木棍制成身体,头和手脚可以活动。角色的打扮和服饰一如孔剧和其他戏剧。木偶戴的面具跟孔

剧一样可以脱下来。

小木偶戏是曼谷王朝拉玛五世时期才出现的,主要是用来演中国的古装戏。木偶高约0.33米,其装扮如同中国古典戏剧人物。后来也有人用于演泰国的宫内戏和宫外戏。木偶

的操作跟大木偶相似。小木偶戏从拉玛五世时期到现在,没有什么变化和发展。

竹木偶戏是由名叫桃的亲王发明的。他从素可泰府的中国木偶戏得到启发,所以也叫桃木偶戏。这种木偶的身体使用竹筒制成,头和手用木头雕刻,体型较小,手脚用竹筷控

制操作,竹筷藏在衣袖里。

小戏是继竹木偶戏不久由该·沙塔瓦尼先生发明的,木偶大小跟小木偶戏相似,手脚绑在一根木棍上,供演出者操作。看木偶戏表演主要是观赏每个木偶角色的精致制作和表演者的操作技术,欣赏唱腔和音乐,以及从故事情节中获得乐趣。

泰国的木偶戏

泰国的木偶戏

(4)礼该戏

曼谷王朝初期,中央政权多次派兵征伐南方,把抓获的许多穆斯林带回曼谷。这些穆斯林聚居在朗希和巴吞他尼一带,保存了自己原来的文化风俗,如做祈祷、唱圣歌、诵可兰经等。这在马来语中称为礼拜,泰语发音偏为“礼该”。因此,泰国的礼该戏明显受到马来文化的影响,并非是泰国的土生文化。当然,礼该戏在发展中也逐渐适应了泰人的欣赏口味和喜好。所谓礼该戏,就是把对真主的赞颂变成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最初,它在泰国民众中并不普及。到拉玛五世时期,开始用泰语演唱,表演者围成一圈,敲打着单面扁鼓,然后轮流站起来唱马来歌曲,朗诵泰文诗。打鼓的人一个人打一对鼓。礼该戏的开场打一通鼓,唱一阵子,然后表演一小段。演唱经常变化着使用客家话、缅语、孟语和老语等,多以客家话开头。用一种语言唱完,演员到幕后更换服装,然后再出台用另一种语言演唱。

随着礼该戏的发展,泰式乐器也加入伴奏,并且有了剧情。最初的演员全是男子,后来有女演员加入,现在由“人妖”(两性人)演出。剧本来源于宫内剧和宫外剧的传统剧和历史故事,如《昆昌昆平》和《三国》等。也有的根据现代文学作品改编。舞蹈动作跟泰国舞剧大体一样,大多是一些基本动作。唱腔则跟其他戏剧不同,一韵到底。值得注意的是,礼该戏的角色打扮跟孔剧不同,而与拉玛五世时期的流行服饰一样。目前礼该戏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造,以适应观众的喜好。

 

(5)泰国潮州剧

泰国潮州剧是伴随着大批潮州人移民泰国而出现的,是潮州人移民扩张文化活动空间的一个表征。潮剧传入泰国以后,最初是以酬神潮剧的面目出现的。酬神潮剧跟潮州本土的潮剧一样,是用潮州话为表演语言,其音乐、唱腔、服饰和道具等皆与国内如出一辙,是国内潮剧的依样照搬。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早期移民泰国的潮州人,他们的心理和身份认同还跟在国内时一样,他们认为自己还是中国人,是华侨,其生活方式和文艺鉴赏的情趣跟在国内无异。潮商在经济上的强势,华校的开办,可以使潮州方言在泰国社会流通,因而使用潮语唱腔的表演具有一定的观众群体和市场。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的根。中文的长期广泛使用,使广大华侨保持了自己政治身份和文化身份的认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入侵,不但激起国内民众的民族义愤,也激起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所以这一时期的泰国潮剧也成了抗战文艺的组成部分,出现了一些优秀剧目,参加到抗日募款义演的行列。泰国政府对华语教育的限制始于1934年9月,改组后的亲日内阁銮披汶·颂堪政府推行大泰民族主义和反华排华的政策,以颁布《民校条例》为口实,将242所华校封闭,从语言教育上切断华人华侨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实行强制性的民族同化。几十年后,年轻一代的华人根本不懂华文,不会讲汉语。在这种情况下,以潮语为唱腔的潮剧必然向以泰语为唱腔的潮剧转化。鉴于华族子弟不太愿意投身潮剧戏班学艺,只好转向比较贫困的泰东北地区招收老族学员。泰语潮剧虽然演的依旧是中国的历史故事,但楔子、对白和唱词用的是泰语,演员也是泰人,由此完成了潮剧作为一种中国地方戏剧变为泰国戏剧的文化移植。

酬神潮剧是华侨时代的产物,而泰语潮剧则是进入华人、华族时代的产物。

文化的本质就是交流,没有交流,文化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文化的交流,促成了文化的融合,催生了一种新的民族文化。泰国的泰语潮剧已经不是中国潮州的地方戏,而是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而催生出来的新文化。

曼谷黎明寺(郑王庙)摆放着一些石雕人像,便是潮剧中的生、旦、净、丑、末,栩栩如生,不知镌刻于何时?看样子已有些年头了。这些潮剧角色,由舞台形象变成石雕艺术像,象征着潮剧已在泰国生根,潮剧已成为泰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泰国潮州剧

泰国潮州剧

走进泰国近代历史-传统戏剧多种多样
文章为作者独立翻译整理,转载请标注原文链接

在线咨询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在线沟通

  • 免费电话:400-1066-870
  • 沈老师

  • 在线答疑

    7*12 大学老师,服务咨询

  • 深度合作

    博仁大学已合作上百所海内外高校,欢迎更多在华单位合作。

  • 建议反馈

    倾耳聆听,一个工作日内及时处理

在线申请
进度查询
财务相关
安全留学
    公众号:博仁大学招生官微
台前县| 宣威市| 铜梁县| 彭山县| 贵南县| 罗甸县| 子长县| 陇西县| 文化| 扶绥县|